4月15日,在第26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的第一天,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了2020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有三分之一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有三分之一的肿瘤是可以通过早期诊断治愈的,还有三分之一的晚期癌症患者可以通过正规治疗,获得长期的生存。我们应该了解常见肿瘤的筛查及预防,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附:2020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肺 癌
高危对象
年龄> 40 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 素者:
-
吸烟≥ 20 年包(年包指每天吸烟多少包乘以持续多少年,例如 20 年包指每天 1 包持续 20 年或每天 2 包持续 10 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 15 年;
-
被动吸烟;
-
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
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筛查建议
-
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低剂量螺旋 CT筛查。建议尽可能使用 64 排或以上 多排螺旋 CT 进行肺癌筛查。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基线 CT 扫描以后,根据病灶具体情况(形态、大小、边界等特征),建议 至专科医院咨询具体下一步诊疗计划;
-
若检出肺内结节,根据结节不同特征,磨玻璃、亚实性、实性结节及多 发结节的具体情况进行 LDCT 复查;
-
根据国情和效能以及我国人群特征,不推荐将 PET/CT 作为肺癌人群筛 查的方法。
预防建议
-
建议戒烟;
-
有职业暴露危险的人群应做好防护措施;
-
注意避免室内空气污染,比如被动吸烟、明火燃煤取暖、接触油烟等;
-
大气严重污染时,避免外出和锻炼;
-
有呼吸系统疾病者要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
大肠癌
高危对象
-
45 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
40 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 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
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
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
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患者的直系亲属,年龄超过 20 岁。
筛查建议
-
符合1~5的“一般人群”筛查:
(1) 大肠癌筛查从 45 岁开始,无论男女,每年 1 次大便隐血(FOBT)检测 ,每 10 年 1 次肠镜检查,直到 75 岁;
(2) 76~85 岁,体健者、预期寿命在 10 年以上者,可继续维持筛查;
(3) 85 岁以上,不推荐继续筛查。
-
符合 “ 有大肠癌家族史 ” 直系亲属筛查:
(1) 1 位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发病年龄小于 60 岁)、2 位及以上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任意发病年龄),40 岁 开始(或比家族最小发病者发病年龄小 10 岁开始)筛查,每年 1 次 FOBT 检查,每 5 年 1 次肠镜检查;
(2)有一级亲属家族史的高危对象(仅 1 位,且发病年龄高于 60 岁): 40 岁开始筛查,每年 1 次 FOBT 检测 , 每十年一次肠镜检查。
-
符合 7 的“遗传性大肠癌”家族成员筛查:对 FAP 和 HNPCC 患者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 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
(1) 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20 岁以后,每 1~2 年进行 1 次肠镜检查 ;
(2) 基因突变检测阴性者,按照一般人群进行筛查。
-
关于筛查方法推荐:
(1) FOBT 检测 + 问卷调查是筛查主要手段,证据充分;
(2) 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提高筛查准确度,价格较为昂贵;
(3) 有条件者,可联合粪便和血液方法进行筛查。
预防建议
-
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
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具体使用须咨询医生;
-
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乳腺癌
高危对象
-
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LCIS)的患者。
-
既往 30 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
-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1) 家族(包含一级、二级亲属。一级亲属指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二级亲属指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中有 BRCA1/BRCA2 基因突变的携带者;
(2) 家族中有乳腺癌者,发病年龄在 45 岁前;
(3) 家族中有 2 人患乳腺癌患者(1 人双侧或 2 个单侧),发病年龄在45~50 岁;
(4) 家族中有 2 人或 2 人以上患乳腺癌、或卵巢癌、或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
(5) 家族中有男性乳腺癌患者;
(6) 曾患有乳腺癌、或卵巢癌、或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者。
筛查建议
-
一般妇女
(1) 40 岁之前不推荐筛查;
(2) 40 岁开始筛查,推荐每 1~2 年进行 1 次乳腺 X 线检查;
(3) 对致密型乳腺(乳腺 X 线检查提示腺体为 c 型或 d 型)推荐与 B 超检查联合;
(4) 70 岁以上,体健者、预期寿命 10 年以上者均建议维持筛查,每 1~2年 1 次乳腺 X 线检查。
-
乳腺癌高危人群
(1) 推荐 40 岁或更早开展乳腺癌筛查;
(2) 每年 1 次乳腺 x 线检查;
(3) 每 6~12 个月 1 次乳腺超声检查;
(4) 每 6~12 个月 1 次乳腺体检;
(5) 必要时每年 1 次乳腺增强核磁共振 MRI 检查。
预防建议
-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烟酒,合理营养,保持健康体重,坚持锻炼;
-
适时生育,母乳喂养;
-
参加乳腺筛查,定期体检。
宫颈癌
高危对象
-
有多个性伴侣者;
-
性生活过早者;
-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
-
免疫功能低下者;
-
有宫颈病变史的女性。
筛查建议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 3 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议进行筛查:
-
21~29 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 3 年无异常后,每 3 年 1 次;
-
30~65 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 3 年无异常后,每 3 年 1 次;或者高危型 HPV 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连续筛查 3 年无异常后,每 5 年 1 次;
-
筛查结束时间:> 65 岁且既往多次检查均示阴性,则结束筛查;若曾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病史者,再持续筛查 20 年,筛查频率视病情定;
-
接受过子宫全切术的女性(无宫颈),且过去 20 年里未曾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CIN3、原位癌或癌症的女性,不需要检查;
-
接种过 HPV 疫苗的女性,遵循特定年龄的建议(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一样)。
预防建议
-
接种 HPV 疫苗;
-
不吸烟或戒烟;
-
安全与健康性行为;
-
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疾病;
-
增强体质。
肝 癌
高危对象
男性 35 岁以上、女性 45 岁以上的以下任一人群: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或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
-
有肝癌家族史者;
-
血吸虫、酒精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
药物性肝损患者;
-
遗传性代谢病患者,包括:血色病、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糖原贮 积病、迟发性皮肤卟啉症、酪氨酸 血症等;
-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
-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
筛查建议
-
男性 35 岁以上、女性 45 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
-
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 (AFP) 和肝脏 B 超检查,每 6 个月筛查 1 次。
预防建议
-
接种乙肝疫苗;
-
慢性肝炎患者应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控制肝炎病毒的复制;
-
戒酒或减少饮酒;
-
清淡饮食,减少油腻食物摄入;
-
避免发霉食物的摄入。
胃 癌
高危对象
凡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对象:
-
60 岁以上;
-
中度及重度萎缩性胃炎;
-
慢性胃溃疡;
-
胃息肉;
-
胃黏膜巨大皱褶征;
-
良性疾病术后残胃;
-
胃癌术后残胃(术后 6~12 个月);
-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
明确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
恶性贫血;
-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HNPCC)家族史。
筛查建议
年龄> 40 岁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褶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预防建议
-
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不暴饮暴食;
-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
减少食用生冷、辛辣、过热、过硬的食物及熏制、腌制等高盐食物;
-
戒烟;
-
少喝或不喝烈性酒;
-
放松心情,合理减压。
前列腺癌
高危对象
具有以下前列腺癌高危因素的男性,需提高警惕,必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 检查,对异常结果进行合理随访。
-
年龄> 50 岁的男性;
-
年龄> 45 岁且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
-
年龄> 40 岁且基线 PSA>1 μg/L 的男性;
筛查建议
-
建议对身体状况良好,且预期寿命在 10 年以上的男性开展基于 PSA 检测的前列腺癌筛查,且在筛查前应详细说明前列腺癌筛查的风险和获益;
-
血清PSA检测每2年进行1次, 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 PSA 检测的终止时间;
-
对于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应尽早开展基于血清 PSA 检测的筛查;
-
不建议针对 40 岁以下男性进行人群筛查。
预防建议
-
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
减少高动物脂肪的食物摄入,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
避免过于辛辣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造成前列腺的过度充血;
-
日常生活中多饮水、勤解尿,避免憋尿、久坐不动;
-
建议适度体育运动。
甲状腺癌
高危对象
凡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甲状腺癌对象:
-
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线尘埃接触史;
-
由于其他疾病,头颈部进行过放疗;
-
有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2 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及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 ( 如 Cowden 综合征、 Carney 综合征、Werner 综合征和 Gardner 综合征等 ) 的既往史或家族 史(有血缘关系);
-
甲状腺结节>1 cm,且结节生长迅速,半年内增长到1 cm以上;
-
甲状腺结节>1 cm,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声困难、伴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并可排除声带病变(炎症、息肉等);
-
甲状腺结节>1 cm,伴颈部淋巴结肿大;
-
降钙素高于正常范围;
-
RET 基因突变。
筛查建议
-
甲状腺筛查要同时进行功能检查和形态检查。
-
一般人群目前没有用于甲状腺癌早期检测或常规筛查的标准试验。临床颈部体检:20~29 岁每 2~3 年 1 次,30 岁以后每年 1 次。颈部超声检查:30 岁后每年 1 次(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
-
甲状腺癌高危人群颈部超声(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检查,每年 1 次。
-
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建议分别进行 1 次颈部超声检查。
预防建议
-
避免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和放射性尘埃接触史;
-
健康生活,合理饮食,增加运动;
-
合理疏导不良情绪。
淋巴瘤
高危对象
-
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者;
-
感染及慢性炎症患者;
-
免疫功能低下,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官移植史者。
筛查建议
-
一般人群临床体检,每 2~3 年 1 次。
-
高危人群临床体检,每年 1 次。
-
上述临床体检包括以下项目:
(1) 外科体检:浅表淋巴结和肝脏脾脏触诊;
(2) B 超检查:浅表淋巴结、肝脏脾脏和腹腔淋巴结;
(3) 血常规检查。
预防建议
-
避免放射线照射和放射性尘埃接触;
-
健康生活,加强运动等体育锻炼;
-
积极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慢性炎症;
-
合理疏导不良情绪。
食管癌
高危对象
年龄 >40 岁,并符合下列任 1 项危险因素者:
-
来自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我国食管癌最密集区域位于河北、河南、 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南侧,尤 以磁县为著,在秦岭、大别山、 川北、闽、粤、苏北、新疆等地 也有相对集中的高发区);
-
有上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 腹痛、反酸、进食不适等症状;
-
有食管癌家族史;
-
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
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如吸烟、重度饮酒、超重、喜食烫食、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
患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 7. 有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筛查建议
食管癌高危人群:
-
普通内镜检查,每两年 1 次;
-
内镜检查病理提示轻度异型增生,每年 1 次内镜检查;
-
内镜检查病理提示中度异型增生,每半年 1 次内镜检查。
预防建议
-
不吸烟或戒烟;
-
少量饮酒或不饮酒;
-
合理饮食,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
-
增强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
不食用烫食或饮用烫水。
皮肤癌
高危对象
具备下述任一高危因素者,均系皮肤癌高危对象:
-
经常暴晒与紫外线照射;
-
长期接触化学性物质,如沥青、焦油衍化物;
-
患有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的疤痕、瘘管、盘状红斑狼疮、放射性皮炎等;
-
曾患有皮肤癌;
-
持续增大或近期生长明显的胎记;
-
足底、掌心等易接触摩擦部位长痣。
筛查建议
临床体检,每年 1 次。有高危因素者,由专业的医生进行皮肤检查,包括痣、胎记或其他色素异常区域,记录颜色、大小、形状或质地的变化,必要时进行活检。
预防建议
-
定期皮肤自查(以尺比对,拍照备用);
-
户外做好物理或化学防晒,避免暴晒;
-
足趾或皮肤色斑勿自行反复修剪或弄破;
-
合理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胰腺癌
高危对象
40 岁以上,特别是 50 岁以上,伴有下述任意 1 项因素者(第 6 项因素会 增加胰腺癌风险,但一般不做筛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