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 > 预防指南

肿瘤治疗方法之化疗

时间:2020-04-20 10:09:07  来源:  作者:

化疗的定义

化疗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通过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杀灭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和手术、放疗一起并称癌症的三大治疗手段。手术和放疗属于局部治疗,只对治疗部位的肿瘤有效,对于潜在的转移病灶(癌细胞实际已经发生转移,但因为目前技术手段的限制在临床上还不能发现和检测到)和已经发生临床转移的癌症就难以发挥有效治疗了。而化疗是一种全身治疗的手段,无论采用什么途径给药(口服、静脉和体腔给药等),化疗药物都会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的绝大部分器官和组织。因此,对一些有全身播撒倾向的肿瘤及已经转移的中晚期肿瘤,化疗都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化疗药物分类方法

一是传统分类方法:根据药物的来源和化学结构,分为烷化剂、抗代谢药、抗癌抗生素、植物类、激素类和杂类等。、

二是根据药物对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的不同分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三是根据疗效机理分为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本身的药物和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或内分泌系统等间接起效,如扶正中药、免疫刺激剂、激素等。

以上分类对临床合理用药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较繁琐,为了方便起见,一般将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和时相非特异性药物两类药物合称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包括传统分类中的多数烷化剂及抗癌抗生素;而将第三类药物称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包括传统分类中的大部分抗代谢和植物抗癌药。


    化疗药物的分类

 1.烷化剂:烷化剂直接作用于DNA上,防止癌细胞再生。此类药物对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何杰金氏病、多发性骨髓瘤、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具有疗效。

2.抗代谢药:抗代谢药干扰DNA和RNA的合成,用于治疗慢性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胃癌和结直肠癌。

3.抗肿瘤抗生素:抗肿瘤抗生素通过抑制酶的作用和有丝分裂或改变细胞膜来干扰DNA。抗肿瘤抗生素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广泛用于对癌症的治疗。

4.植物类抗癌药:植物类抗癌药都是植物碱和天然产品,它们可以抑制有丝分裂或酶的作用,从而防止细胞再生必需的蛋白质合成。植物类抗癌药常与其它抗癌药合用于多种癌瘤的治疗。

5.激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用于治疗淋巴瘤、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癌症。当激素用于杀死癌细胞或减缓癌细胞生长时,可以把它们看成化疗药物。性激素用于减缓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生长。它包括雌激素、抗雌激素、黄体酮和男性激素。性激素的作用方式不同于细胞毒素药物,属于特殊的化疗范畴。

6.免疫制剂:免疫制剂可以刺激癌症病人的免疫系统更有效地识别和攻击癌细胞。它们属于特殊的化疗范畴。

   

   化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医生需要根据肿瘤的类型、肿瘤的恶性程度、治疗的目标以及个体对化疗药物的反应,考虑是否选择化疗和确定采用什么化疗方案。化疗在肿瘤治疗中所起的作用也由很多种。

1. 治愈肿瘤:某些肿瘤,如果通过积极的全身化疗,可达到治愈。就是说肿瘤细胞完全被化疗药物杀灭,直到无法在体内检测到肿瘤的存在,同时也不会复发。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患者可以通过接受化疗达到治愈。

2. 辅助其他治疗:某些肿瘤,例如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在接受手术前已经存在超出治疗范围的微小病灶,接受手术后再配合化疗可以杀灭这些可能存在的肿瘤细胞,防止复发转移。另外,手术残留的肿瘤细胞生长速度往往更快,对药物也更敏感,针对残留细胞使用化疗,可以提高整体疗效。

某些体积较大的肿瘤,如果直接手术或放疗,需要切除或接受放射的范围较大,可能会伤及周围的重要血管神经,对身体造成明显的损伤。此时先采用化疗可使肿瘤缩小,再进行手术切除或放疗,以减少治疗对身体的损伤,改善预后。

3.缓解肿瘤带来的症状:当晚期肿瘤患者失去了手术或放疗机会时,为了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可以考虑进行姑息性化疗,使肿瘤缩小,减轻其所带来的疼痛或压力。例如肝动脉化疗治疗晚期肝癌,胸腔内给药治疗肺癌引起的癌性积液等。

    分类

1.根治性化疗

有些对化疗药物敏感的癌症如白血病和淋巴瘤、绒毛膜上皮癌和生殖细胞恶性肿瘤等,通过单纯化疗就有可能治愈,这种以将癌症治愈为目的的化疗就称为根治性化疗。

2.姑息性化疗

大部分晚期癌症癌细胞已经广泛转移的情况下,现阶段科技水平已经不可能治愈,化疗的目的主要是控制癌症的发展以延长患者生命,或者通过化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这种化疗就称为姑息性化疗。

3.术后辅助化疗

包块虽然已经手术切除,但手术前就有可能发生临床检测不到的潜在转移,或者有少量癌细胞脱落在手术伤口周围,通过化疗杀灭这些残余的癌细胞,以达到预防癌症复发和转移的目的。

4.术前化疗(新辅助化疗)

通过术前化疗可以使病灶缩小,方便手术切除,或者使部分失去手术机会的病灶缩小后再获得手术机会,同时还可以杀灭潜在的转移病灶,降低复发转移的可能。

5.腔内化疗

通过体腔内给药(如腹腔和胸腔内给药),使体腔内局部暂时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达到提高局部疗效的目的。


    适应证

1.对化疗敏感,以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的恶性肿瘤,通过规范的化疗可能治愈恶性肿瘤。比如小细胞肺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绒毛膜癌、生殖细胞恶性肿瘤等。

2.敏感或相对敏感的恶性肿瘤,手术前或手术后化疗。

3.晚期恶性肿瘤的姑息化疗。

禁忌证







1.患者身体情况太差或者年龄太大不能承受化疗者。

2.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如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

3.早期癌症(如原位癌和Ⅰ期癌症)已经成功手术切除的病例一般不需要化疗。

4.经过多次化疗产生耐药且经过更换化疗方案仍无效者,这种情况应选择其他治疗手段。

5.少数癌症本身对化疗药物不敏感,化疗难以取得预期疗效,采用其他治疗手段(如生物免疫治疗等)有可能使患者获益。


副作用



化疗药物为细胞毒药物,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毒副作用,最常见的有:

1.消化系统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泻和便泌等。其中恶心呕吐是化疗最常见的反应之一,近年来一些强力有效的止吐药上市,使得化疗后的恶心和呕吐反应大大减轻。

2.骨髓抑制

如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一般停止化疗后1~2周会自行恢复,部分较严重的骨髓抑制也有可以有效提升白血病和血小板的药物供使用,因此不必担心。

3.脱发

部分化疗药物可能导致脱发,但脱发是可逆的,在停止化疗后会重新长出新发。

4.其他

如肝肾功能损害等。
大部分化疗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是可逆的,通过一些辅助药物的使用可以控制或者减轻毒副作用。但化疗毕竟是一种较为激烈的治疗手段,因此,临床医生应该严格掌握化疗适应证、规范合理地制定化疗方案和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什么是化疗周期?

不同的化疗方案有不同的周期。一个周期是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休息。例如,患者可能会接受1周的化疗,然后休息3周,就将这4周称为一个周期。在这一段休息的时间里,那些因化疗而受损的健康细胞得以自我修复,生成新的细胞。一旦化疗方案确定,患者应该尽量按照计划时间进行治疗,如果出现了副作用,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改变化疗方案。

注射化疗药物时注意事项


1.化疗前应了解化疗用药方案以及每种化疗药物的刺激性,避免局部静脉反应的发生。
2.常按摩四肢末梢血管,搓手背、足背等,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及血管弹性,保护好局部血管。
3.注药过程中感觉疼痛或有异常感觉,应及时告诉护士,不可勉强忍受,以免因药物对局部的强刺激性或不慎药液渗出引起并发症。
4.注药必须观察局部皮肤有无丘疹、发红等情况,如有异常,护士会给予及时相应的处理。
5.注药后24小时内最好不要洗热水澡,注药局部皮肤不要烫洗,洗脸时局部应避免水太热,夏天可用凉水,冬天用温水,如果局部皮肤有反应或疼痛,可在护士指导下进行冰敷、局部皮肤涂擦氢化考的松尿素软膏、喜疗妥软膏等,必要时护士会进行局部封闭等处理,严忌局部热敷。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