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类癌是胸腺肿瘤的一种,过去多被误诊为“胸腺瘤”或“胸腺癌”。1972年ROSAI和HIGA根据此种肿瘤在形态学上与身体其它处发生的类癌完全相同,首次将它单独分离出来,命名为“胸腺类癌”。近30年来世界各地报告胸腺类癌近100例,国内对此报告极少,北京协和医院外科治疗了8例胸腺类癌。
胸腺类癌诊断困难,临床上不合并内分泌异常者常与胸腺瘤难以区别。胸腺类癌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胸部X像仅显示前上纵隔肿物影,术前常被误诊。伴有柯兴综合征的胸腺类癌病人,以内分泌紊乱症状就诊于内分泌科,如皮肤浮肿、颜面潮红、多毛、满月脸、痤疮、双下肢腹部疼痛(骨质疏松),经多种检查和长期治疗症状不缓解,怀疑有异位ACTH分泌的肿瘤,此时才开始检查胸部,发现了纵隔肿瘤。胸腺类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一般认为类癌属于低度恶性肿瘤,但是我们不能低估胸腺类癌的恶性程度。一些学者认为50%胸腺类癌于手术时已经有了周围组织侵犯,30%~40%病例发生了胸外转移,最容易转移的部位是皮肤、骨、肾上腺、肝和淋巴结。胸腺类癌的另一特点是复发,有人报告切除了原发的胸腺类癌后1~9年,仍可出现复发或转移。我院手术治疗的8例胸腺类癌,有4例合并柯兴综合征,其中1例在内科已经治疗了3年,症状无缓解,最后才发现纵隔肿瘤。这8例胸腺类癌的手术,2例开胸探查术后一年内死亡,1例术后3年复发需再次手术切除。4例合并柯兴征者现在为术后3年,这些病人至今仍健在,1例已经存活14年。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对于胸腺类癌需要早期彻底切除病灶,如有可能复发灶亦应争取切除。放疗对于切除不彻底者可能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表1胸腺类癌与胸腺瘤的区别
胸腺类癌
胸腺瘤
来源神经嵴起源的神经内分泌细胞
Kultschitzky细胞
支气管嵴衍生的上皮细胞
合并综合征
柯兴综合征,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心包炎,多发性关节炎,肌炎
重症肌无力,单纯红细胞发育不良,低γ球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肾炎
转移
30~40%胸外转移,转移到皮肤、骨、肾上腺、肝、淋巴结
胸外转移<5%
周围侵犯
50%
10%
病理特点
具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点,与消化道类癌形态相似
分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混合型,无神经内分泌肿瘤特点
预后
差,切除后数年仍有复发和转移,化疗和放疗均不易控制
Ⅰ期有包膜者可治愈
Ⅱ,Ⅲ期治疗、化疗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