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胸膜间皮瘤确诊后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以下情况提示预后不良:男性患者、病变广泛、身体状况差、白细胞增高、贫血、血小板增多症、肉瘤样组织学改变或PET-CT高代谢值等。某些生化标记物如环氧合酶-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P16基因的高甲基化、血管生成增加以及肿瘤中SV40病毒阳性也都提示预后不良。患者的体力状态和组织亚型是唯一的、重要的临床预后因素。
CT、 MRI、PET-CT、胸腔镜和纵隔镜检查有助于术前评估。肿瘤最后的分期取决于手术结果。推荐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吸系统肿瘤分类(2004年),该分类系统为间皮瘤患者的诊断、预后和诊治提供了一定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诊断前的时间以及疾病进展率差异巨大,胸膜间皮瘤的预后难于评估。胸膜间皮瘤重要的预后因素是分期、年龄、行为状态以及组织学类型。多种外科手段可使某些患者获得长期带瘤生存。积极外科治疗对于上皮组织类型、淋巴结阴性和切缘阴性者可以提高生存,该类患者淋巴结状态是重要的预后因素。局限期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广泛期者为5个月。在进行胸膜外肺切除术前,可通过纵隔镜尽可能多的了解纵隔淋巴结受累情况。Ⅰ期胸膜间皮瘤的预后明显好于较晚期者。总体而言,因为发病相对较少,不同分期的确切生存信息有限。
|